大孚科技迎来西安交大调研团:“1121 模式” 驱动校地企协同升级

2025-07-15
      7月13日,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别朝红一行赴高邮市三垛镇大孚科技调研并考察高邮新能源产业。扬州市科技局局长陈江伟,扬州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主任胡军,高邮市委常委、副市长郭永庆,高邮市副市长史美山,高邮市科技局局长曹勇,三垛镇党委书记陈正斌,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许仁园参加活动,曹勇主持座谈会。
      座谈会上,曹勇围绕政策扶持、平台搭建、人才集聚等方面介绍了高邮市科创工作开展情况。他表示,近年来高邮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同时建立专项团队对接资源、土地、人才需求,为校地企合作提供全流程保障。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院产教融合和成果转化处副处长孔春才深入解读了西安交大探索形成的 “1121” 产学研融合新模式。该模式以 “一中心(校企联合中心)、一孵化(企业背景孵化器)、两围绕(围绕产业链补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产业链)、一协同(校地企人才共育)” 为核心,通过 “前端研发在学校、后端产业化在地方” 的双基地模式,实现高校成果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他特别指出,大孚科技-西安交大风光氢储醇耦合研究院是 “1121 模式” 落地最快、成效最显著的标杆项目之一。
      史美山详细介绍了高邮市经济发展与产业融合情况。他指出,当前高邮将科技属性作为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他诚挚希望西安交大以大孚科技合作为起点,全面深化与高邮的产业合作,助力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
      郭永庆表示,高邮市委、市政府将持续优化产业环境、整合优质资源、提升服务效能,全力推动校地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以最大诚意保障合作落地见效。
      陈江伟强调,要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总结推广大孚科技与西安交大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优化企业服务,探索 “一校一城” 产创融合发展新路径,推动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在扬州转化落地。
      最后,别朝红指出,自2021年西安交大实施“1121”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以来,大孚科技是200多家校企合作企业中合作转化速度最快、成长性最好、最实在的创新型企业,充分体现了“扬州速度”。她高度评价了高邮的产业特色与合作诚意,并展望校地企三方协同的未来:“西交大将依托前沿科研力量,以共建研究院为枢纽,紧密对接高邮企业的需求,合力破解关键技术瓶颈,共育创新人才,为高邮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的西交动能。
      大孚科技自 2025 年 4 月 7 日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研究院以来,双方协同发力,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领域形成多层次突破。一方面,在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双方组建专项团队联合攻关,已突破多项核心瓶颈,相关成果进入产业化冲刺阶段 —— 首批原型机将于 7 月底参与重大项目海试,计划国庆节前实现产业化落地。另一方面,紧扣 “双碳” 战略需求,双方将合作延伸至绿色能源技术领域,重点推进二氧化碳捕集(CCUS)技术开发与工程示范,并同步布局智能电网、储能及大容量电网等重大科技项目。通过深度链接西安交大的科研优势与在地企业的产业资源,共同构建 “关键性技术研发 — 中试工程化验证 — 产业化示范推广” 的完整创新生态,加速推动绿色能源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助力国家低碳发展战略落地。
上一篇:没有了